物質名稱:鹽酸 | ||||||
物化特性 | ||||||
沸點(℃) | 108.6(20%) | 相對密度(水=1) | 1.20 | |||
飽和蒸氣壓(kPa) | 30.66(21℃) | 熔點(℃) | -114.8(純) | |||
蒸氣密度(空氣=1) | 1.26 | 溶解性 | 與水混溶,溶于堿液 | |||
外觀與氣味 | 無色無臭液體 | |||||
火災爆炸危險數據 | ||||||
閃點 | 無意義 | 爆炸極限 | 無意義 | |||
滅火劑 | 碳酸氫鈉、碳酸鈉、消石灰等 | |||||
滅火方法 | 用堿性物質如碳酸氫鈉、碳酸鈉、消石灰等中和。也可用大量水撲救 | |||||
危險特性 | 能與一些活性金屬粉末發生反應,放出氫氣,遇氰化物能產生劇毒的氰化氫氣體。與堿發生中合反應, 并放出大量的熱。具有較強的腐蝕性 | |||||
反應活性數據 | ||||||
穩定性 | 不穩定 | 避免條件 | ||||
穩定 | ||||||
聚合危險性 | 可能存在 | |||||
不存在 | ||||||
禁忌物 | 堿類、胺類、堿金屬、易燃或可燃物 | 燃燒(分解)產物 | ||||
健康危害數據 | ||||||
侵入途徑 | 吸入 | ? | 皮膚 | ? | 口 | ? |
急性毒性 | LD | LC | ||||
健康危害 接觸其蒸氣或煙霧,可引起急性中毒,出現眼結膜炎,鼻及口腔粘膜有燒灼感,鼻衄,齒齦出血,氣管炎等。誤服 可引起消化道灼傷、潰瘍形成,有可能引起胃穿孔、腹膜炎等。眼和皮膚接觸可致灼傷 慢性影響,長期接觸,引起慢性鼻炎、慢性支氣管炎、牙齒酸蝕癥及皮膚損害 |
||||||
泄漏緊急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,并進行隔離,嚴格限制出入,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,穿防酸 堿工作服。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,盡可能切斷泄漏源。防止進入下水道、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。小量泄漏:用砂土、 干燥石灰或蘇打灰混合,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,洗水稀釋后放人廢水系統:大量泄漏: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:用泵 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,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。 |
||||||
儲運注意事項 儲存于陰涼、通風的庫房。庫溫不超過30℃,相對濕度不超過85%。保持容器密封。應與堿類、胺類、堿金屬、易 (可)燃物分開存放,切忌混儲。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。 |
||||||
防護措施 | ||||||
職業接觸限值 | ACGIH 5ppm. 7.5mg/m | |||||
工程控制 | 密閉操作,注意通風,僅可能機械化、自動化。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設備。 呼吸系統防護:可能接觸起煙霧時,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(全面罩)或空氣呼吸器。緊急事態搶 救或撤離時,建議佩戴氧氣呼吸器。 | |||||
呼吸系統防護 | 密閉操作,注意通風,盡可能機械化、自動化,提供安穿橡膠耐酸堿服。 | 身體防護 | 穿橡膠耐酸堿服 | |||
手防護 | 戴橡膠耐酸堿手套 | 眼防防護 | 呼吸系統防護中已作防護 | |||
其它 | 工作現場禁止吸煙、進食和飲水。工作畢,淋浴更衣。單獨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,洗后備用,保持 良好的衛生習慣 | |||||